平安,民生之要、發(fā)展之基。去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tǒng)領,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以防范化解影響安全穩(wěn)定的重大風險為切入點,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平安創(chuàng)建活動為著力點,不斷推進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chuàng)新,推動平安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鞏固發(fā)展了全省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良好局面,開創(chuàng)了平安建設的新局面。
深入開展“三大專項行動”保安全
放炮員劉志勝站在“自省臺”上,臉色紅一陣兒、白一陣兒,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大概10點,15403工作面放完炮后,我步行到工作面進風口,準備摘下安全帽涼快涼快。這時,正好碰見張書記,他立時嚴肅地對我進行了安全教育。”
“糾正習慣性違章行為,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這才是對職工最大的關愛。”緊接著,華陽一礦通風工區(qū)三隊黨支部書記張發(fā)強說,“安全是企業(yè)生產頭等大事,多年安全管理經驗告訴我們,要慮于微、防于小、杜于漸、作于細?!?/p>
這是華陽新材料集團華陽一礦通風工區(qū)三隊正在開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現身說法的一個場景。該企業(yè)切實踐行“安全是管出來的”理念,舉一反三持續(xù)強化隱患排查,防微杜漸不斷嚴格安全管理。通過自我反省,不斷加深職工對不安全行為的認識,將安全培訓從枯燥、呆板、單調轉變?yōu)樾路f、靈活、多樣化,使職工能夠直觀、深刻地發(fā)現日常工作中的不安全行為,以思想的震動帶動行動的實效,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全力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標本兼治、精準防控、社會共治,嚴格責任、嚴格措施、嚴格監(jiān)管,推進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杜絕重特大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分別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安委會會議等,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制定出臺各地各部門職責和任務清單,安排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先后開展礦山企業(yè)瞞報生產安全事故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冬春火災防范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全面開展安全意識大教育、安全隱患大排查、安全問題大整治、安全責任大落實行動。
我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各類煤礦、非煤礦山企業(yè)數量多、風險大,打好礦山安全生產主動仗、攻堅仗是一項艱巨任務。我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措施,先后建立了煤礦安全監(jiān)管專員制度,出臺了礦山安全監(jiān)管專員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覆蓋所有層級和崗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檢點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情況。
全省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開展以來,省安委辦對國務院督導檢查發(fā)現、省安委會5個督導巡查組檢查發(fā)現、群眾舉報核實的65項重大事故隱患,先后分三批進行掛牌督辦。截至2023年12月29日,已整改60項,整改率92%,將繼續(xù)跟蹤整改,確保所有問題隱患整改到位、閉環(huán)銷號。全省上下將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安”字在心、“嚴”字當頭,以更堅決的態(tài)度、更有力的措施抓好安全生產,為高質量發(fā)展筑牢安全屏障。
全力守護群眾幸福安寧
“我們是芮城縣公安局的,知道為什么找你嗎?”“我離家數千公里,躲藏了33年,終于還是被抓了……”去年7月,芮城縣公安局輾轉河南、遼寧、北京、新疆等地,行程2萬余公里,成功破獲一起塵封33年的省督命案積案,在新疆哈密市抓獲涉嫌故意殺人的犯罪嫌疑人楊某紅。原來,犯罪嫌疑人楊某紅(男)33年前因戀愛不成,心生恨意,用菜刀將女方父親砍傷、哥哥砍死后潛逃。33年來,公安部門從未放棄對這起案件的偵破工作,一代代刑偵民警接續(xù)努力,走訪摸排相關人員、搜集保存關鍵證據,案件偵破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我省公安機關開展2023年“夏季行動”,重拳打擊突出違法犯罪,鐵腕整治社會治安亂象,攻堅化解各類安全隱患,全面凈化社會面環(huán)境的一個典型案例。這次行動中,全省偵破刑事案件1061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407人,查處違法人員23220人,有力維護了全省政治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群眾看平安,關鍵看治安。我省始終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堅決抓好反滲透反顛覆反恐怖反分裂斗爭,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堅持打防并舉、綜合發(fā)力,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深入推進以掃黑惡、治電詐、打盜竊、禁毒品、護民生為重點的系列專項行動,全省刑事案件破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上升18%、23%。特別是深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構建精準勸阻、高效止付工作體系,破獲案件數、抓獲嫌犯數同比上升3.29%、23.57%,預警處置電詐信息31.43萬條,精準見面勸阻受害群眾26.53萬人次,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平安,不只是代表著安寧的居所、安全的環(huán)境、安定的社會,更意味著內心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持續(xù)性常態(tài)化治理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大事,道路交通安全、藥品食品安全、生活設施建設、困難群眾生活等難題都得到有效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不管大小,一個一個解決,一項一項治理,形成平安穩(wěn)定常態(tài),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平安與幸福。晉城市熱愛夜跑的市民李女士感慨地說:“現在,夜里在大街上跑步,也是滿滿的安全感?!?/p>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
因電線桿征地問題,數年前,山陰縣合盛堡鄉(xiāng)常辛村何大姐與鄰村上小河村村民豐某產生糾紛。雙方互不相讓,一直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問題,導致爭議土地無法耕種。針對這起積攢已久的信訪案件,去年以來,合盛堡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先后5次上門坐在炕上拉家常,耐心做工作,雙方最終同意鄉(xiāng)村兩級干部提出的調解意見,達成和解。這是朔州市山陰縣合盛堡鄉(xiāng)“炕頭+地頭”“雙頭”解紛工作法解決具體問題的一則案例。當地干部主動介入、預判先行,實踐運用“炕頭”聊心事、“地頭”解難事的解紛工作法,走進田間地頭、坐上群眾炕頭解決實際問題,止矛盾于初發(fā),息紛爭于將起,走出具有泥土氣息的鄉(xiāng)村善治之路。
去年3月,省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在全省部署開展“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矛盾糾紛助力轉型發(fā)展”專項行動,著力防范化解涉疫情、教育、物業(yè)、文化旅游、勞動關系、道路交通事故、婚戀家庭、鄰里關系八類涉及民生領域的矛盾糾紛。為更好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整合,我省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模式,依托法院、司法、信訪、綜治中心等,普遍建立了集矛盾調處、信訪接待、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下“一站式”調處平臺。各地廣泛動員基層干部、政法干警、調解員、網格員、平安志愿者等工作力量,推行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專項排查、重點排查“四查聯(lián)動”,充分發(fā)揮各級聯(lián)席會議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的作用,將矛盾糾紛研判定性、分級處置,普遍做到早發(fā)現、早化解、早處置。
基層穩(wěn),則天下安?;鶎邮巧鐣卫淼闹攸c和難點,我省堅持在化解矛盾中服務群眾,在服務群眾中化解矛盾。在忻州市,有一群身著紅馬甲、佩戴“紅袖標”的人,每天奔忙在各個社區(qū)之間,幫助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在社區(qū)內巡邏保障居民安全,進行普法宣傳。在黎城縣,縣鄉(xiāng)村三級黨組織書記主動領辦重點、難點問題,實行黨小組+村民小組“雙組共建”模式,全面激活基層黨組織末梢神經,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在交口縣,打造政法綜治“五位一體”綜合性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群眾“走進一扇門,服務一站清”。
我省大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移,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暢通和規(guī)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xié)調、權益保障通道。全省涌現出了太原市萬柏林區(qū)“四級聯(lián)動體系”、大同市平城區(qū)“五微共治”、晉城市沁水縣“‘趙樹理調解’工作法”、晉中市壽陽縣“微網格打造預調化一體治理格局”等一批各具地域特色并貼合實情的社會治理方式,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報記者陳俊琦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