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天堂资源,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ai换脸,久久黄色a级片,91国产一区二区,欧美一性一乱一交,秘爱,日韩欧一区二区三区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頻道>>文化>>正文
長城黃河并行的防御體系
2024年01月16日 09時31分   忻州日報·文化旅游周刊

偏關縣黃河絕崖上的石砌長城。楊峻峰 攝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與象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長達兩千多年的軍事防務歷史進程中,遠在秦朝,近在明清時期,黃河岸畔上是河水之險、河岸絕崖之險,再加上長城之險,三險合一,雙龍共舞,牽手同防,形成一道堅固的、長城黃河并行的軍事防御體系,保衛(wèi)了國土的安寧。

長城黃河并行的防御體系誕生在忻州境內(nèi),就在山西和內(nèi)蒙、陜西隔河相望的黃河線上,這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在當時山西屬于長城內(nèi),內(nèi)蒙、陜西屬于長城外,長城修筑于黃河東岸的山西境內(nèi),建設長城黃河并行的防御體系就是防御黃河西岸之敵虜侵犯。

這條長城黃河并行的邊防線是隨著黃河南行,隨著黃河的蜿蜒而蜿蜒,黃河有多長防御體系也有多長。具體分段是從偏關縣老牛灣開始,沿河南行53公里到達寺溝,隨即入河曲縣;再行55公里到長城過黃河處的石梯隘口;然后再向南延伸行17公里到天橋峽谷,入保德境;在保德境內(nèi)行進60多公里達馮家川鄉(xiāng)與興縣的邊界。忻州境內(nèi)的黃河河道總長有185公里,長城與黃河并行的軍事防御體系也是185公里。

就在這條黃河段上,在河道東岸,根據(jù)河岸崖畔高低的不同、險要程度的不同,不同規(guī)模地修筑了長城,形成獨特的長城與黃河并行的防御體系,也是黃河上的亮麗風景線,其特點有五:

一是長城與河險墻共存。河險墻是長城伴隨河流行進的時候,遇上陡峭的河岸不再修筑長城墻體,利用崖岸的險要和河流的險要,代替長城起著防御作用,長城墻體起著險要山崖的連接作用。長城河險段落最為代表的是偏關境內(nèi)的黃河大峽谷,利用驚險陡峭的黃河峽谷,代替長城進行防御,長城間接地在溝谷和低矮處進行銜接。偏關境內(nèi)的黃河邊共分14段,有老牛灣山險長城、大咀石砌長城、萬家寨山險、暗地莊窩石墻、五鋪梁石墻、小寨子山險、天翅灣石墻、關河口石墻、天峰坪石墻、石峁山險、石峁磚墻、寺溝磚墻、寺溝石墻、寺溝河險,然后入河曲境。這段黃河邊最雄偉處為偏關縣萬家寨附近的崖壁長城和河曲縣石城村附近的石城隘口。偏關暗地莊窩一線的石砌長城保存最為完好,墻體長達1000余米,高4至5米,坐落于河畔的懸崖頂端,全用加工過的石料筑成,工藝精湛。

二是河畔平緩處修筑長城。黃河與長城并行過程中,有許多段落是平緩的河灘,這就需要修筑高大的長城,依靠長城來防河,這種長城統(tǒng)稱為“黃河邊”。最具代表性的是河曲縣城南北的黃河邊,墻體筆直高大,中間敵樓密布,防御體系牢固。河曲境內(nèi)共有墻體25段,長54831.8米,其中磚墻為多,分布在梁家磧、馬連口、樓子營、羅圈堡、焦尾城、北元、南元、鐵裹門、唐家會、船灣、五花城、夏營、河會、陽沔等地。唐家會外長城為土墻,石城、路鋪、船灣等地還有山險墻。保德境內(nèi)也有清代修筑的土長城墻體。

三是沿河修筑城堡駐兵守河。在黃河長城并行的185公里防御線上,筑有若干個駐兵的城堡,如老牛灣堡、萬家寨堡、樺林堡、石城堡、樓子營堡、羅圈堡、河保營堡、焦尾城堡、五花城堡、夏營堡、陽沔堡、石梯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曲境內(nèi)的羅圈堡,坐落于黃河畔上的高崖上,堡墻緊連崖壁,城堡俯視河道,一夫守堡,萬夫難攻,驚險可怖。萬家寨堡坐落于一座河心小島上,老牛灣堡坐落于石崖半島上,皆嚴守著黃河峽谷,呈鎖鑰之勢。

四是沿河修筑密集的墩臺防御。在長城黃河攜手的防御體系上,長城兩側(cè)筑有許多城堡和烽火臺,尤其在長城內(nèi)側(cè)的黃河畔上。長城外側(cè)亦有所建,在防御緊要處的黃河懸崖邊上或河道里,如老牛灣、五鋪梁一帶的河道里就有烽火臺,說明當初在幽深的河道邊上還有士兵防守。在河曲縣唐家會、南元村,長城墻體外的黃河灘地上也有烽火臺,成為長城防河的前哨。另外在險要的黃河畔上,沒有修筑長城墻體的段落,常修筑一些烽火臺或火路墩,起到眺望敵情防河的作用。墩臺十分密集,河底有臺,河岸有臺,隔溝筑臺,山上筑臺,三連臺、五連臺比比皆是。如有敵情,沿河道狼煙四起,便于調(diào)兵防御,震懾敵人。河曲境內(nèi)有關堡17座,敵臺12座,烽火臺55座,如董家莊、陽爾塔一帶,黃河絕崖險要,沒有必要修筑長城,便在黃河岸上修筑了幾座烽火臺,以陽爾塔土筑烽火臺和董家莊石砌烽火臺為代表。保德縣沿黃河有18座烽火臺,結(jié)合部分墻體,形成河防的主要工程。

五是重要節(jié)點修建空心敵樓。在黃河沿線的重要防御節(jié)點,修筑了許多雄偉的空心敵樓,有空心連廊形的,有實心環(huán)廊形的,樓臺內(nèi)可以駐扎小股士兵,一則可以眺望敵情,二則可燃烽火臺進行火路通報。敵樓規(guī)模最大者為河曲縣護城樓,乃磚石結(jié)構(gòu)。南北長27米,東西寬21米,高12米,占地面積567平方米,樓頂長18米,寬約17米。樓內(nèi)結(jié)構(gòu)為九窯十八洞,南面中間有門,左右各一個箭窗,東、西、北三面各有五個箭窗,為山西所有長城墩臺中規(guī)模最大者。另外河曲縣城附近的四旦坪空心敵樓、河曲中學院內(nèi)的北元敵樓亦高大雄偉。

黃河邊長城在修筑之前,沿河防御主要靠幽深的河道,利用洶涌的河水之隔起到御敵之功用。不過,利用河水防御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每到冬天河面結(jié)冰,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馬隊常踩著堅冰過河,當時守河的士兵以打冰為防,持槍拿刀的士兵變成打冰的民工,打碎河上的冰凍,使敵騎難以過河。但是遇到極冷天氣,白天打冰,晚上封凍,有時等不到第二天破冰敵騎就乘機過河。在明嘉靖年間,雖然修筑了長城但不夠堅固,打冰防河往往失敗。因此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萬恭給嘉靖皇帝上了長長的奏疏,要求加大修筑長城的力度,不能依賴破冰:“夫天有恒風,地有恒凍,若南風時發(fā),北氣嚴凝,隨打隨結(jié)愈鑿愈堅,何者?”“夫守墻則逸而永享成功,打冰則勞而不睹實效;守墻則聯(lián)士卒而予之生,打冰則驅(qū)士卒而置之死;守墻則我??墒岩源斨畞?,打冰則我常不可恃以遏虜之至?!敝链耍魍醭哟罅它S河邊墻的修筑力度,依靠長城來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邊疆安寧。 楊峻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