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軍出戰(zhàn)平型關 沙飛攝
長城抗戰(zhàn)是中國人民早期抗日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中國抗日軍民在長城沿線頑強抵抗、浴血奮戰(zhàn),激發(fā)了全民族團結統(tǒng)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和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抗擊日寇最有氣勢的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忻州的長城線上,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徒步方隊中有10個抗戰(zhàn)英模部隊方隊,其中3個方隊的英雄事跡就發(fā)生在忻州大地上,分別是“平型關大戰(zhàn)突擊連”、“夜襲陽明堡戰(zhàn)斗模范連”、“雁門關伏擊戰(zhàn)英雄連”,這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各打的一場漂亮仗?,F(xiàn)在這三場大戰(zhàn)的發(fā)生地都建有紀念館或紀念標志,以可觀可覽的紅色景點為補充,弘揚長城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八路軍取得的第一場勝利是平型關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為了配合第二戰(zhàn)區(qū)的友軍作戰(zhàn),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在平型關地區(qū)發(fā)揮近戰(zhàn)和山地戰(zhàn)的特長,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zhàn)。該戰(zhàn)斗是八路軍115師根據(jù)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zhàn)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zhàn)區(qū)正面戰(zhàn)場的防御作戰(zhàn),遲滯了日軍的戰(zhàn)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平型關大捷的前奏是這樣的:為了國共兩黨更好地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向全國下達了抗日總動員令;8月18日,蔣介石同意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公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央軍委發(fā)布八路軍改編命令,數(shù)萬名紅軍將士摘下紅五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軍服,進入晉東北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zhàn)區(qū)序列。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一部侵占靈丘,翌日,日軍第21旅團部率步炮6個大隊分兩路進犯平型關一線,企圖突破平型關防線與雁門關以北日軍匯合攻占太原。22日,日軍開始向平型關、東跑池、團城口等內(nèi)長城各陣地發(fā)動進攻。為阻止日軍突破平型關防線,閻錫山命傅作義率兩個旅增援,并致電朱德要求八路軍配合作戰(zhàn)。八路軍115師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關一帶設伏。
9月23日,林彪、聶榮臻在干部會議上作出初步計劃:115師主力布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zhèn)10余里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343旅之686團位于白崖臺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之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并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這一部署使得進攻平型關的敵人完全處于包圍伏擊之中。
平型關是晉東北的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臺等山嶺。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zhèn)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伸展的狹窄溝道,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中段,長約十多里,溝深數(shù)十丈,溝底僅能通過一輛汽車,而南北溝岸卻是比較平坦的山地,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
為打好這場硬仗,林彪曾三次到平型關一帶實地勘察。首先到平型關關口,爬上關口北側山嶺,對著地圖觀察平型關以東的山勢、河溝、村莊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東跑池公路到喬溝至東河南,察看峽谷公路兩側的地形地貌,重點勘察了老爺廟前的地形和喬溝南側山地地貌,一個完整的伏擊戰(zhàn)計劃基本形成,并在現(xiàn)場向各團指定了埋伏地點,明確了師、旅、團指揮所的位置。
25日清晨7時,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后續(xù)部隊乘汽車100余輛,附輜重大車200余輛,由東向西緩慢地進入喬溝峽谷公路。當敵先頭部隊進入關溝與辛莊之間的岔路口時,早已埋伏好的115師685團、686團、687團同時開火,步槍、機槍、手榴彈、迫擊炮的火力傾瀉而下,猛烈攻擊,頓時打得毫無戒備的鬼子人仰車翻,一片混亂。趁此時機八路軍對陷入混亂的日軍實行分割、包圍,與敵進行白刃格斗。戰(zhàn)斗打響后,除了686團居高臨下占據(jù)一定的地利優(yōu)勢外,685團和687團的戰(zhàn)斗都是在開闊的河谷地帶展開的。擔任占領關溝至老爺廟一線南側高地截擊敵先頭部隊的第685團,在二、三營的陣地上展開激烈的白刃格斗。二營五連連長曾賢生率先向敵人突擊,二十分鐘內(nèi),全連用手榴彈炸毀了20多輛汽車。在格斗中,曾賢生一人刺死十幾個鬼子,當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時,他拉響了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打到最后,全連只剩三十多位戰(zhàn)友,卻仍然頑強地與敵人拼殺。三營的九連和十連沖上公路后傷亡已經(jīng)很大,但依然勇敢地與敵人拼殺,以一當十,沒有子彈就用刺刀,刺刀斷了就用槍托,槍托折了就和敵人抱成一團扭打。
繼喬溝血戰(zhàn)后,爭奪老爺廟也是整個大戰(zhàn)中最激烈的部分。老爺廟位于喬溝東北側的高阜上,為奪取制高點,敵我雙方展開了殊死較量。最后686團占領了老爺廟制高點,居高臨下,打得山溝里的敵人無處躲藏。敵指揮官醒悟過來以后,立即揮刀喊叫,指揮敵兵爭奪老爺廟制高點。此時敵人的大炮、騎兵失去作用,只有成群成隊的步兵往老爺廟制高點上爬。686團官兵沉著以待,瞄準敵人,等待敵人靠近時一齊開槍,敵人沖上來,又被打下去。老爺廟爭奪戰(zhàn)打到下午。到15時,687團從東側趕來,685團從西側上來,686團從老爺廟高地發(fā)起攻擊,獨立團頑強阻擊淶源援敵。至此,日軍坂垣第5師團第21旅1個大隊和后勤人員1000余人成了甕中之鱉。在這場伏擊戰(zhàn)中,八路軍殲敵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取得全國抗戰(zhàn)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勝利后,毛澤東于9月26日致電朱德、彭德懷,祝賀我軍的第一個勝利!蔣介石也先后兩次致電祝賀。數(shù)日內(nèi)八路軍總部收到賀電賀信百余封,延安《新中華報》、南京《中央日報》等國內(nèi)各大報刊、廣播電臺及英國、法國、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報紙、電臺,紛紛報道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消息。石家莊、太原等城市各界群眾集會,慶祝八路軍出師抗日旗開得勝。
1985年夏,聶榮臻作《憶平型關大捷》詩一首,緬懷了當年那場震驚中外的大捷:“集師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東渡黃河第一戰(zhàn),威掃敵倭青史流。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楊峻峰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