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國慶節(jié)。這一天,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活動。在觀禮臺上,坐著許多全國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其中有一位從定襄縣走出的抗日模范人物,他就是在抗戰(zhàn)時榮獲陜甘寧邊區(qū)特等勞動英雄稱號,被譽為“邊區(qū)工人的一面旗幟”的趙占魁。
趙占魁,1896年出身于定襄縣張村一個農民家庭,12歲開始當雇工、做苦力,17歲學鐵匠,后在太原銅圓廠、太原兵工廠、同蒲鐵路介休車站修理廠做工。
1937年11月,日寇侵占山西。次年,趙占魁流亡到陜西,在涇陽縣參加了西北青救會訓練班,在職工大隊學習,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4月,趙占魁隨職工大隊來到延安,在抗大二大隊學習。
同年5月,陜甘寧邊區(qū)開展大生產運動,軍民需要大批農具。當時,抗大缺少農具,趙占魁主動提出開爐灶自己打。他召集了幾個工人,壘起3個爐子,僅用半個月時間,就打出200把镢頭和300把鋤頭。隨后,邊區(qū)政府為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辦了農具廠。同年6月,趙占魁被分配到邊區(qū)農具廠當翻砂工,任翻砂股股長。
化鐵是一項既艱苦又重要的工作,特別是在夏天,在沒有專業(yè)防高溫石棉工作服的情況下,趙占魁就身穿厚厚的棉衣,堅守工作崗位。他每天都是提前上班準備好當天工作,推遲下班收拾好工場。他站在上千攝氏度的熔爐旁,冒著高溫,頂著烈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從沒有叫過一聲苦。他認真負責,不怕工作艱苦繁重,從來也不自夸、不貪功,每遇論功行賞的時候總是讓開,認為那是大家努力的結果。他為了抗戰(zhàn)與人民的需要堅持生產,在工作中發(fā)揮出最高的勞動熱忱。
在一次操作熔爐時,坩堝突然壞了,上千攝氏度的銅水一下倒在地上,濺在了趙占魁的右腳上,他的腳面立刻被燒得焦黑一片。之后,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和延安各單位的同志到中央醫(yī)院看望他,讓他安心治病,可是他沒等腳傷痊愈,就回到了工作崗位,還把各單位送的慰問金全部捐給了前線戰(zhàn)士。
為了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趙占魁潛心鉆研,解決難題。剛開始煉鐵,1斤焦炭只能化1斤鐵,經過他反復試驗,可以化到2斤半,成品的損耗率由過去的60%減少到25%。工廠化銅的罐子,是用坩土自制的,最初一個罐子只能化2到3次銅,經過趙占魁的幾次改進,可以化到6次,使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趙占魁是在邊區(qū)大生產運動的生產競賽中涌現出來的勞動英雄,在他身上體現了一種新的勞動態(tài)度,那就是把自己鍛煉成一個勞動英雄、技術能手、節(jié)約模范,鍛煉成一個團結和學習的標兵。在趙占魁身上,還體現了一種自覺愛護工廠、團結工人、努力生產、提高技術,一切為革命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可貴品質。趙占魁這種埋頭苦干、大公無私、自我犧牲的精神,大大鼓舞了邊區(qū)工人的勞動熱情,有力地推動了整個邊區(qū)的工業(yè)生產。
1939年,趙占魁被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評為模范工人;1941年被選為邊區(qū)參議會候補議員。1942年5月,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和陜甘寧邊區(qū)總工會派人到邊區(qū)農具廠檢查工作,發(fā)現了趙占魁這個先進人物,決定予以嘉獎。消息一發(fā)出,毛澤東主席立即給中央職委書記鄧發(fā)打電話說:“獎勵趙占魁這件事做得很好,這不是獎勵一個人的問題,你們把他的優(yōu)點總結出來,樹立標兵,推廣到各工廠,各生產單位去。”毛澤東主席還稱他為“中國式的斯達漢諾夫”,朱德稱贊他是“用革命者態(tài)度對待工作的新式勞動者”。
1942年9月11日,《解放日報》發(fā)表《向模范工人趙占魁學習》的社論,10月12日,陜甘寧邊區(qū)總工會發(fā)出《關于開展趙占魁運動的通知》。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倡導下,一個以改變工人勞動態(tài)度、提高生產效率為內容的“趙占魁運動”在陜甘寧邊區(qū)及各抗日根據地掀起。趙占魁成為在大生產運動中選樹的“以主人翁責任感對待工作的勞動英雄”。
1943年11月,陜甘寧邊區(qū)召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趙占魁被評為邊區(qū)特等勞動英雄,成為邊區(qū)工人的一面旗幟?!督夥湃請蟆返葓罂啻谓榻B他的事跡,文藝工作者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快板、戲劇等到處傳唱、演出。1944年5月,陜甘寧邊區(qū)工廠職工代表大會決定進一步提高“趙占魁運動”水平,使之成為群眾性的勞動英雄運動。隨著“趙占魁運動”的深入開展,趙占魁成為當時陜甘寧邊區(qū)家喻戶曉的人物。
1945年1月,在陜甘寧邊區(qū)召開的第二屆勞動英雄表彰大會上,趙占魁被授予陜甘寧邊區(qū)“特等勞動英雄”“工人旗幟”稱號?!摆w占魁運動”在陜甘寧邊區(qū)持續(xù)開展長達7年,形成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并很快推廣到其他邊區(qū)。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趙占魁隨西北野戰(zhàn)軍征戰(zhàn)。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組織職工家屬生產地雷,圓滿完成了生產任務。1948年夏,他參加了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1949年9月,趙占魁作為全國總工會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占魁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副部長、西北總工會副主席、陜西省總工會副主席等職,是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他在工作崗位上,始終保持著抗戰(zhàn)時期工人階級的優(yōu)秀品質,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幾十年如一日,繼續(xù)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1973年8月26日逝世。
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授予趙占魁“6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勞模”榮譽稱號。(謝音呼)
(責任編輯:盧相?。?/span>